回眸2024年,长寿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多维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用心用情书写温暖民生答卷,聚智聚力、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渝东新城。

【改革奋进正当时】菩提街道:以“邻聚里”实现基层服务“零距离”

11月13日清晨,菩提社区网格员牟滟来到社区居民朱道生老人家中,为老人办理养老认证事宜。“感谢你们的上门服务,让我们少跑路。”96岁的朱道生老人感激地说。这只是菩提街道“一站式”网格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菩提街道立足“超大规模街道、超大体量社区”的特点,以“邻聚里”党建品牌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力量在基层汇聚、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延伸,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 党建统“邻”,打造5分钟便民圈 “过去,社区党组织在资源联结和应急处理方面较为被动、滞后。如今,通过创新基层治理,细致化服务取代了粗枝大叶式服务,信息化手段代替了居民办事东奔西跑的情况,真正做到让群众‘急难愁盼’之事能马上办理且一次办好。”菩提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鑫莉说。此前,重庆一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先生需要办理企业注销,他将相关资料交给“邻聚里・网格驿站”的网格员戚霞,戚霞通过“渝快办”里面的企业注销功能,很快就办理完成。蒋先生表示,以前办理这种业务要跑多个部门,耗时很长,现在有了网格驿站,办事既方便又快捷。 菩提街道以组织建设为根基,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城市社区治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街道科学划分313个网格,打造出42个“邻聚里・网格驿站”,配齐“一长三员”,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实现党组织与网格治理同步推进。同时,菩提街道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服务事项清单,将40项服务事项下沉至42个“邻聚里・网格驿站”,打造5分钟便民服务圈,围绕“一老一小”需求,建设社区老年食堂、渝馨家园、社区学校,构建“一站式”网格服务体系,惠及群众20余万人。 合力凝“聚”,深挖群众自治潜力 前不久,几名“美凤大姐”走进离休干部姚长海老人家中,与老人唠家常、问冷暖,了解老人身体和生活状况,让老人备感温暖。“美凤大姐”是全国首个家政从业人员线上妇联,这些热心大姐能量巨大,日常开展家教知识宣讲、家庭纠纷调解、拥军优属服务、学雷锋送温暖等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辖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菩提街道持续挖掘群众自治潜力,整合各行业服务人员400余人纳入网格N力量,并推行“积分制”管理;积极挖掘“草根领袖”,组建社区金牌调解、“松莲帮您忙”“美凤大姐”等群众自治队伍,充分发动退休干部、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残疾人、退役军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精准高效的暖心服务。同时,街道分类建立10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次,与70余家单位结对共建,成立11个社会组织,建立“580”志愿者队伍,联动社会力量解决网格事件1083件次。 协同治“里”,构建联动高效治理体系 菩提街道抓住数字重庆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扎实推进“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迭代升级,聚焦联勤联动,着力提升基层治理实战实效。菩提街道通过整合基层执法队伍,运用“执法+监督”模式,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民警进社区”“城管进社区”等机制,联动职能部门调处矛盾纠纷3770件次,基层矛盾化解率达98.9%。此外,街道创新网格管理模式,建立“任务+清单”“事件+分级”“服务+评价”三项机制,依托事件“三色”分流处置机制,闭环处置网格事件18635件次,处置率达100%,多元联动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同时,街道用好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发挥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综合协调、统筹调度功能,健全12项工作机制,形成9个高频多跨事项的标准化处置方案,实现平急转换、快响快处。针对群众高频需求,及时推出“周末课堂”“助老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14项,推行服务企业“五个一”制度,帮助企业精准解决用工、融资等困难诉求137件次,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下一步,菩提街道将围绕“五邻”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实现“邻里聚,让陌邻变睦邻;邻里治,让治理堵点疏通;邻里助,让零散资源变共享财富;邻里学,让文明阵地树文明新风;邻里乐,让群众独乐变社区众乐”,使基层治理更有深度、更有效度、更有温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庞秋双 杨甜甜

2024-11-13

【改革奋进正当时】 今后看病不用愁!你可以先看病后付费→

一次确权,先看病后付费。10月29日,在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看病的胡女士,就享受了这样更加快捷方便的就医服务。 今年,我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花呗版”信用就医改革,通过引入合作金融机构为群众提供诊间垫付和金融服务,实现了一次确权,先看病后付费。 积极推动“花呗版”信用就医改革 近年来,我区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了“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服务圈。区内医疗资源充足,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患者就医体验感较差,医院付费模式发展停滞,依然实行的是线下窗口缴费和线上手机支付两种模式。区人民医院财务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往,患者看病必须要自己先垫付医疗费,住院前也需要患者交一笔押金,看完病后才走医保报销程序。如今,我区依托“互联网+移动支付+信用支付”,打造了一种新型就医模式——“花呗版”信用就医模式,整合医保、医疗、银行三方资源,通过多个信息系统对接,打造预约挂号、医保缴费、查看报告、下载发票、信用就医等门诊流程的所有线上操作平台,变成医院先垫付医疗费,病人看完病后只需缴纳自己的那部分费用即可,其余的费用由医保部门直接支付给医院。 靠自己良好的“信用”照样看病 “花呗版”信用就医,到底是怎么样呢?“一次确权,先诊疗后付费”可以使用医保吗?没有医保是否可以使用“先诊疗后付费”? “都可以!”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保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医保支付部分将从医保基金和个人账户直接扣除,现金部分可以选择信用付、数字人民币、微信、支付宝等方式支付。纯自费患者预约挂号后选择“自费”,同样可以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带来的省时便利。“先诊疗后付费”是一种在线就医模式,不会影响医保待遇结付比例,无论是刷卡或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结果是一样的。异地就医已备案人员,挂号选择“医保”,仍可享受医保实时结算功能。如果患者已经绑定家庭共济账户关系,在使用“先诊疗后付费”过程中依然可以享有。 我区推出“信用付”这个概念,看病靠“信用”,被网友称为“花呗版”看病。所谓“花呗版”信用就医,其实就是确权赋额,引入信用承诺。患者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点击链接的银行小程序,进行“信用医疗”签约(只需签约一次),银行根据患者信用情况即时授信额度,医保部分系统直接结算,现金部分可以选择微信或者“信用付”支付。“信用付”可满足患者应急需要,患者就医结束后在一定期限内偿还给金融机构即可。 简而言之,就是“先诊疗后付费”版“花呗”。这意味着,今后患者即使手头上没有一分钱,靠自己良好的信用,也可以先看病。 缓解就医压力市民拍手叫好 先看病、后付费打消了一些居民看病时的顾虑,不必担心“无钱看病”的尴尬。“这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医院也会赢得病人更多的尊重。”对于这个利好政策,市民纷纷拍手叫好。 据了解,2024年8月,我区在区人民医院进行试点,推行信用就医,授信额度为门诊1000元至8000元、住院最高2万元。授信额度最高可达2万元,且家庭成员可以共享额度,免息期长达59天,足以满足大部分就医自付费用的需求。针对恶意欠费、逾期还款等情形,平台配套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若出现恶意欠费的情形,医院可上传黑名单数据,暂停该参保人“信用就医”资格,且进入黑名单期间的参保人无法在区内任何医疗机构享受医保待遇,待还清欠款后,方可解除黑名单并恢复医保待遇享受。 区人民医有关院数据显示,试点以来,目前签约人次为6016人,累计授信额度达5000万元以上,累计支付金额达614.91万元,患者就医压力大幅缓解。 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积极落实各项便民政策,提供更高效、精准和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医疗体验和医疗服务质量。记者 骆英

2024-10-30

【改革奋进正当时】长寿:改革特殊工时审批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区围绕特殊工时的审批、管理、服务全链条,逐步构建严格规范、监督全面、便捷高效的治理体系,推动职工劳有所得、企业降本增效、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共绘和谐“同心圆”。 聚焦审批管理改革 助力高质量发展 长寿区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适用特殊工时的企业近百家,涉及岗位2600余个、职工3.7万人。 针对行业特点,2023年以来,我区依托国家和市级政策,积极推动特殊工时审批管理服务改革,重构审批机制,要素化、清单化、精简化一体升级,围绕“要素指引”细化审批标准、“清单管理”重塑审批环节、“普简分流”优化审批流程,引入“标准化+清单审批”模式,使得审批事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大幅提升。▲区人力社保局入企调研情况位于长寿经开区的蒙特费罗(重庆)电梯配件有限公司便是这一措施的受益者之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特殊工时许可批复,他们在淡旺季能够更合理地调配员工,集中赶工和轮批调休,既保证了生产进度,又照顾到员工休息。 而这,只是我区聚焦审批管理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区针对审批程序复杂的问题,通过精简材料、容缺受理等方式,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次核查、全程网办。改革后,我区审批通过实行特殊工时制企业143家、其中“即办即走”批复57家,办理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平均3个工作日。这些措施不仅有效解决了办事“零跑腿”的局面,简化了流程,提升了办事效率,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宽松、更高效的发展环境,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探索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共治共管构架 除了审批改革,我区还迭代管理模式,探索多方协同、创新智能无感、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的一整条服务链。今年1月31日,长寿区化工新材料行业企业代表与职工代表签订了我市首份特殊工时专项行业集体合同。该合同适用于长寿化工新材料行业,明确对行业特殊工时制工种应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合同覆盖长寿区29家化工新材料上下游企业,涉及从业人员9000多名。 这份合同的落地生效,得益于我区发布的《特殊工时审批管理服务优化改革方案》。方案明确了以化工新材料行业为试点,开展行业性集体协商,行业企业代表和行业职工代表围绕工资薪酬、休息休假等协商约定,人社、工会、经信和工商联分别代表政府、职工、企业加强监督指导。这将过去政府对企业单方面的审批监管升级为“集体协商+职工监督+行业管理+行政监管”的共治共管构架,推动特殊工时申请由“企业定了算”转变为“劳企商量办”,劳企双方问题共商、和谐共创、发展共享,职工权益更有保障,形成了和谐示范效应。改革后,特殊工时岗位劳动者对企业申报许可及相关影响的知晓率增至94%,劳企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总量同比增长2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申报量、入选量同比增长200%、34%。川维化工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劳企双方协商化解劳动争议1155件,诉前调解率达72.5%,加班工资类仲裁案件量下降11%,超时劳动信访量由改革前的16件降至零发生。 此外,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我区十分注重以服务为导向。通过建立管家顾问服务机制、构建合规用工集成指引体系、完善和谐用工人才保障机制,区内形成从就业到权益维护的全链条服务。借助惠企便企数实融合手段,截至目前,签订电子劳动合同9695份,居全市前列,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和劳动者的获得感。 下一步,区人社局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特殊工时制的改革和实施,指导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特点依法落实。同时,将围绕优化对企服务、完善协商机制、落实源头化解、促进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人社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李辉

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