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新材料 共创新未来】恩捷新材料:打造吸引人才的“磁场高地”

人才是构筑创新高地的基石,是产业发展腾飞的强劲引擎,重庆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捷新材料”)对此有着深刻的“人才意识”。恩捷新材料一直致力于打造吸引人才的“磁场高地”,让各类人才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近日,记者走进恩捷新材料,看到生产部部长徐启波正在控制室和同事一同分析、记录各项数据。徐启波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今年3月,他通过网络招聘进入恩捷新材料。入职后,他一直聚焦生产部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指标,将降本、提质、增效作为重点目标,提升工作效率,打出了精益管理、挖潜增效的“组合拳”。 徐启波表示,新能源行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发展势头强劲,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朝阳产业。同时,恩捷新材料是国内电池隔膜板块的头部企业,在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方面都占据相对优势。在这里,能够更快地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率先学习湿法制膜的前沿技术。“目前,公司对人才的选用原则是:百花齐放,万箭齐发。”恩捷新材料副总经理程跃鹏说道。 近年来,恩捷新材料依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了明确的人才引进目标,重点围绕生产管理、技术关键岗位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公司通过制定详细的招聘计划,有针对性地吸引和选拔合适的人才。同时,公司还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集团统筹下多基地多平台的职业发展机会等多种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 2023年至今,公司引进主管及部长等管理人员13人,应届本科毕业生43人、研究生2人。公司通过让他们参与和承担技术课题等方式,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和机会,促使他们快速完成身份转变,深入产线,融入团队。此外,为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引才的开放度和精准度,恩捷新材料结合人才需求的专业类别,在高端人才及科研人才引进方面瞄准“高精尖”、突出“急缺专”,不断壮大人才团队。当前,在多元人才团队的助力下,公司5um动力电池隔膜成功实现批量生产,并大量应用于动力电池产品中,9um、7um动力电池隔膜等主要产品在国内隔膜市场占有率达51%,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1%,取得了产品质量与市场占有行业排名双第一的优异成绩。 程跃鹏介绍,为持续保持企业竞争力,公司制定了长远的人才发展规划,将定期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为公司持续注入新鲜血液。未来,公司将继续在高分子、材料、电气技术、生产及技术管理等领域持续引进专业人才,为公司发展夯实基础。记者  雷羽  任怡  温飚  黄夏

2024-11-19

【才聚新材料 共创新未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我区人才工作综述

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在引育人才、成就人才上取得新突破,实现人才“活水”源源不断、竞相涌流。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大人才观”,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以夯基垒台之举育才强才,以筑巢引凤之策爱才留才,让长寿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13.59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8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5.38万人、高技能人才4.20万人。▲资料图坚持党管人才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我区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健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构架,由区委书记任组长,亲自谋划部署人才工作、领衔人才项目,牵头编制、审定《育才计划》。强化党管人才工作闭环推进机制,组织召开区委人才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督导、量化考核人才工作推进情况,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全面压实党管人才职责。强化政治引领,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明确每名区领导至少直接联系服务2名专家人才,主动加强和专家人才思想交流,主动听取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承办重庆英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修班,组织召开各类人才座谈,持续为人才搭建参政议政平台,增强人才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引导广大专家人才把个人梦想、价值追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资料图坚持精准引才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我区始终秉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引才理念,一直以开放的姿态和宽广的胸怀拥抱人才,礼遇八方英才。不断创新人才引进举措,大力实施“十万英才聚长寿”育才计划等人才计划,聚力打响“常来长寿·人才长寿”人才工作品牌,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加快集聚。2009年,我区与清华大学开启共建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9期,百余名清华学子先后来到长寿,结合学科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统筹城乡建设研究”“长寿经开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长寿经开区化工产业链研究”等50余个课题项目;2023年,我区与清华大学续签《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长寿基地协议》,双方将通过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科研探索等方面开展合作,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实践宗旨,打造柔性引进高校人才新平台;今年,11名博士聚焦长寿重点项目、重要产业,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来到长寿,为我们这个专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许多发展机遇。”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榕泽同学表示。此外,我区深入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西安交大、华中师大、川大等高校开展“常来长寿 人才长寿”专场招聘会等活动,有效建立校地沟通联系机制,进一步加强校地在社会实践、科技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围绕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装备制造、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修订发布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通过采取考核招聘、项目合作、技术顾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以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系列招聘会为载体,累计发布就业岗位4.66万个,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96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203人、市级人才计划专家37人,柔性引进院士3人。同时,高质量承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专场活动,引进国内外青年博士、顶尖人才35人;自“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已吸引4551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长寿区就业创业;持续打造科创平台引才,新增市级众创空间2家、重庆市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新增科技型企业192家;实施“揭榜挂帅”制度引才,推动“揭榜挂帅”2个科研项目成功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签约,增强人才工作辨识度,夯实品牌“平台”效应,全力做好“筑巢引凤”文章。▲资料图坚持高质育才打造人才成长“加速器”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育。我区充分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切实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我区聚焦全面实施“十万英才聚长寿”育才计划,紧扣《“十万英才聚长寿”育才计划》总体规划和主要目标,结合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立足人才工作实际,分阶段、分年度研究制定《“十万英才聚长寿”育才计划行动方案(2023—2025)》,聚力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引育工程、技能人才引育工程等10项人才引育工程,着力推动落实人才推介、名师培育行动、长寿英才评选等37个重点人才项目,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实施中。另一方面,加强核心人才和本土人才培育。深化与知名院校建立人才产学研合作联盟,深入实施领军企业人才“鲲鹏计划”;依托川维化工、华陆、国际复合和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等本土资源,建设技术研发基地,努力探索“企业科研博士”育才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扎实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信息统计和分类评价;深化川渝人才研发平台共建工作,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实现川渝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良性互动。同时通过举办专家人才国情研修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职教师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累计培训各行业、各领域专家人才8.5万人次。▲资料图坚持优化服务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我区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抓好人才服务保障,搭建人才发展“生态圈”。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让“千里马”于斯为盛,尽情驰骋。近日,记者走进康普化学萃取剂检测实验室看到,金属萃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郑志伟正带领研发团队,利用少量的试剂模拟金属萃取实验。“新重庆引才计划和长寿区对于人才的大力支持,以及康普化学纳才诚意和优质平台吸引了我。”郑志伟告诉记者,2022年,他从东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前往加拿大继续攻读博士后,回国后便加入康普化学。和郑志伟一样,特种化学品绿色创新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林在德国攻读完博士后,婉拒多所知名高校的“橄榄枝”,选择加盟康普化学。“长寿是一座引才聚才、爱才惜才的城市,是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杨林说。来自四川成都的王昱飞,是2019年我区引进的创新人才。“在来长寿工作以前,我考虑到不是本地人,住宿不是很方便,心里有很多顾虑。然而,来长寿第一天我就接受到了人才服务专员‘一对一’‘点对点’的服务,没多久就顺利入住了长寿提供的人才公寓,倍感温暖。有归属感,来了就不想走了。”而这些,只是我区健全生态留才体系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积极构建人才政策保障体系,印发《“十万英才聚长寿”育才计划政策三十条(试行)》,出台《长寿区成长型企业核心人才(团队)股权激励专项基金方案》《重庆市长寿区“揭榜挂帅”科研项目实施方案(试行)》《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设立每年5000余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池,推动各级各部门制定针对性支持举措。通过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人才服务矩阵初步成形,聚焦经开区科创园、高新区中科未来城、长寿湖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领域,依托商圈、楼宇、社区等重点区域,初步构建“1+3+N”的“长寿英才港”服务格局,人才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人才服务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一站式”服务平台质量,选优配强人才服务专员130名,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全天候为专家人才提供服务,累计协调解决契税补助、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服务300余人次;认定享受人才激励政策486名,奖励资金2173.1万元。踏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我区将持续加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全方位做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把引贤纳才之门打得更开,把人才发展土壤培植得更厚,让各路英才逐梦驰骋、尽情作为。记者  杨溢

2024-11-19

11月23日至24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洽谈会将在长寿举行

11月11日,记者从长寿经开区获悉,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洽谈会将于11月23日至24日在长寿举行。届时,国内外新材料领域专家人才、学(协)会组织、知名企业、投资机构等代表将齐聚一堂,围绕推动新材料产业人才合作、加快提升重庆新材料产业能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进行交流研讨。 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由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侨联、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共同主办的会议。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洽谈会是本次大会的重点活动之一,以“才聚新材料·共创新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武汉理工大学、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 作为此次洽谈会举办地的长寿,地处重庆腹心,是重庆水陆交通枢纽和西部地区重要的钢铁化工基地。近年来,长寿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依托国家级长寿经开区,对标建设“世界一流化工产业集聚区”目标,加快打造全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领先者、国际知名的硅基新材料供应商、世界级新能源材料及装备集成示范地“三大品牌”。目前新材料产值占全市1/4。 活动期间,将开展青年博士长寿行,邀请国内外青年专家学者在长寿实地考察。同时,在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洽谈会上,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联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围绕“发展生物制造,助力新质生产力”“新材料科学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等发表主题演讲。在“汇智成渝”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场活动暨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全体会议上,将分享前沿资讯,动态发布科创成果,开展产业项目和人才集中签约,助力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此外,活动将举行材启未来·才聚长寿——政校企圆桌会议以及民族音乐沙龙、沙画晚会等。记者 张申欣

2024-11-12

【才聚新材料 共创新未来】长寿经开区:“链式”发展驱动产业集聚

长寿,是重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近年来,长寿经开区锚定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这个总目标,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通过高质量的产业链招商和供应链聚商,积极培育以高质量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长寿华章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长寿经开区已入驻企业达957家,汇聚了29家世界500强企业、69家跨国公司以及64家上市公司,在商务部230个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位列西部第三、重庆第一。锚定新材料产业发展做优做强三大超级品牌 你相信天然气可以转化成水产饲料原料吗?这一不可思议的实践,正在位于长寿经开区的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工厂里变成现实。 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工厂作为全球首家规模化天然气制单细胞蛋白工厂,拥有全球第一套利用天然气发酵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质的商业化运行装置。 厂区内的天然气罐体既是“原料库”,又是“养殖场”。微生物在其中以天然气为食生长,1000立方米天然气可产出相当于4亩大豆的蛋白产量,既节约耕地,资源消耗也极少。目前,一期4500万立方米天然气制2万吨单细胞蛋白项目已投产。换算成相同数量的植物蛋白,可节约18万亩耕地、节省18亿升水。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单细胞蛋白20万吨。 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亦是长寿的特色优势产业。长寿经开区始终坚持以打造世界一流园区为引领,全面塑强新材料产业的首位优势,努力成为新材料产业的国内领跑者与全球并跑者。 聚焦细分关键领域,依托巴斯夫、川维化工、恺迪苏、华陆新材、恩捷股份等链主龙头企业,以天然气制乙炔、二氧化碳干重整等国际国内领先技术为引领,加快打造全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领先者、国际知名的硅基新材料供应商、世界级新能源材料及装备集成示范地“三大品牌”。力争到2026年,建成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化工新材料基地,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作用显现,新能源材料及装备集成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产出。 以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产业为例,依托中石化川维化工全球领先的天然气制乙炔技术,布局以天然气为碳源的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延伸发展EVOH、PTMEG、PBT等高性能树脂,以及PVA、PVB、EVA等功能性膜材料和NMP、CNT、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等锂电材料项目;依托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扩能改造,加快MMA、光学级PMMA、超纤合成革和MS导光板、TPU弹性体、聚氨酯涂料等项目建设;依托二氧化碳干重整合成气项目、恺迪苏单细胞蛋白质项目,重点发展二氧化碳捕获、资源循环化利用等一碳蛋白原循环经济产业。今年1至7月,全区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15.06亿元。聚焦产业“链式”集群精准绘制七大产业图谱 在重庆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块块厚度仅为7微米的洁白薄膜正在成型。这些薄膜经分切等流程后,将交付给下游的动力电池企业。该企业是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头部企业上海恩捷的子公司。依托这一项目,长寿不断集聚壮大锂电隔膜、光电膜、反渗透膜等功能性膜新材料产业,形成了聚产成链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化发展乃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长寿经开区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聚力实施“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为抓手,按照“链主+龙头+骨干+配套”的发展模式,全力推动主导产业链条延伸及龙头企业培育。 目前,已初步形成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装备、先进钢铁材料、绿色医药、生产性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集群,并绘制了7张产业图谱。新材料产值占全市四分之一。重庆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正是长寿经开区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我区依托恩捷股份、新宙邦、中润化学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锂电隔膜、电解液、碳纳米导电浆料等电动汽车及储能电池材料及装备。依托国际复合玻纤一体化项目、双象集团PMMA项目、中船集团特种材料项目、沃特新材LCP基板项目等,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新型液晶显示材料、电子元器件材料新能源装备应用材料。借助映天辉、中润化学、扬子乙酰等副产工业氢的优势,重点发展氢能、膜电极、双极板等氢燃料电池材料及装备。 “链”出功夫、“链”增动力。如今,随着七大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我区的产业发展优势更加显著,高质量发展动能愈发强劲。下一步,长寿经开区将紧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总纲领总遵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现“两地一城”总体愿景为引领,以聚力实施“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为抓手,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记者  张申欣

2024-11-08

【才聚新材料 共创新未来】康普化学:激活“人才引擎” 助力“中国制造”

康普化学作为全球第三大的金属萃取剂供应商,重点围绕绿色高效金属萃取剂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凭借其优异性能,让国产铜萃取剂走向全球,目前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11月5日,记者走进康普化学萃取剂检测实验室,只见金属萃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郑志伟正带领他的研发团队,模拟金属萃取实验。实验室里,许多玻璃容器并排上桌,五颜六色的透明液体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试管里上面部分是萃取剂,下面部分是水溶液,混合之后将会萃取出金属。”郑志伟向记者介绍。 今年30岁的郑志伟身穿实验室白大褂,身材高挑,戴着一副眼镜,眼神坚毅睿智。2022年,他从东京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又前往加拿大继续攻读博士,回国后便加入康普化学,在金属萃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是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的开发和动力电池材料高效循环利用技术、萃取剂功能分子设计与研发等。▲图中(男)郑志伟与同事正在观察实验结果栽好梧桐树,引得金凤栖。近年来,康普化学不断加强研发投入,积极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和研发团队的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汇聚国内外资深专业人才的研发队伍。 “新重庆引才计划和长寿区对于人才的大力支持,以及康普化学纳才诚意和优质平台吸引了我。”和郑志伟一样,现年31岁的特种化学品绿色创新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林在德国攻读完博士后,婉拒多所知名高校的“橄榄枝”,选择加入康普化学。▲杨林(坐)与同事在操控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器康普化学以康普化学技术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为依托,以求贤若渴的诚意和力度吸纳海内外人才,成功引进2名归国博士后、6名博士、研发人数近150人、高级职称50人,已集聚一大批具有深厚学养、潜心研究、敢为人先的高层次拔尖人才。 “我们通过对人才的引、育、用、留,逐步建立起以博士领衔的高层次、专业化研发队伍。”康普化学常务副总经理徐志刚介绍,引进的优秀人才各自带领研发团队分别在湿法冶金、矿物浮选、绿色合成、表活应用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解决相关领域的核心问题。 为让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亮起来,康普化学强化学校与企业“链接”,联合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打造人才培养基地,与全国多所顶尖技术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校企双方共同就特种化学定制技术展开深度合作交流,产学研协同发展,探索应用化学的技术革新。 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目前,康普化学的锂萃取剂、镍钴萃取剂以及酸雾抑制剂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并实现转化落地,已成为全球独家生产的供应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徐志刚说,打造企业内部造血系统、不断拓宽员工发展路径、推进员工晋升制度建设是康普化学人才战略中的重要版块。为此,公司制定系统化的晋升渠道,针对性地为管理型人才及专业技术型人才提供清晰的发展路径,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培训。 面向未来,康普化学将在人才培训、高新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搭建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帮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进一步推动人才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聚焦新能源电池金属的绿色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致力于成为全球特种表面活性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以一流化学技术及产品助力“中国制造”。记者  肖娅  张艺

2024-11-05

H5|才聚新材料·共创新未来 诚邀您的莅临

https://r.xiumi.us/stage/v5/6xGCS/576199774?share_depth=2#/

2024-11-04

【才聚新材料 共创新未来】望变电气: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之路

11月1日,记者在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望变电气”)研发大楼内看到,覃星正与同事专注于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抑制剂的转化机理研究。▲覃星(图右)正在实验室与同事进行研究覃星年仅29岁,已是公司的青年技术骨干人才。今年6月,他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便加入望变电气高磁感取向硅钢研究项目。 据悉,硅钢是一种碳含量极低的硅铁合金,因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难度大,被誉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尤其是取向硅钢,更堪称现代钢铁业“皇冠上的明珠”。 在研究过程中,覃星及团队成员不懈努力,持续突破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技术难题,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磁性能,在降低铁损、提高磁感等关键性能指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使公司生产的高磁感取向硅钢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公司在取向硅钢市场赢得竞争优势。“目前,公司正致力于取向硅钢的一个研制方向,我在公司主要从事取向硅钢的性能优化工作,这也是为适配国家一级能效和二级能效的变压器制备。”覃星告诉记者,此项工作不仅能为望变电气在高性能硅钢这一新材料领域构建极具优势的平台,还能为公司在海外订单方面提供有力竞争优势。 其间,覃星及团队在攻关难题上成果显著,成功解决了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问题。他们通过持续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有效降低产品性能波动,提高产品一致性,提升了市场认可度。目前,望变电气的硅钢产品年产量超10万吨,产量排名全国第四、民营企业第二,产品性能全国领先,填补了西南地区取向硅钢生产空白。 技术汇聚,创新突破,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动力源泉。这正是望变电气聚焦科研、用才励才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望变电气始终将人才激励机制作为盘活人才的重要手段,深入落实人才活力激发战略。目前,该公司引进博士人才3人、硕士人才39人,并对进站博士的项目研发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设备、人员、资金等。同时,望变电气的惠泽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为高端人才项目研发提供重要支撑。在生活上,公司更是关怀备至,为高端人才单独配备套房、发放安家费等,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为进一步扩充人才队伍,望变电气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目前,该公司与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定向联合培养适岗人才;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研发项目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 “对于引进的人才,公司有专项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师带徒’‘传帮带’人才培育模式,让新进人员尽快融入公司、适应岗位。”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胡守天介绍,今年望变电气的人才培养经费投入超过35万元,且“师带徒”培养情况进展良好,2022届入职的校招学生中,已有多人成长为部门经理和研发项目牵头人。 望变电气还聚集了一批海内外科研工作者,陆续建立起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高性能取向电工钢制造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企业高端研发机构,研制出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 谈及公司未来规划,胡守天表示,下一步,公司将依托人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未来3年,整个公司的研发投入将达10亿元。同时,发挥人才优势全力争取国家级企业创新型工程申报成功,打造重点实验室并申报相关行业认可实验室。在新材料研发上,公司将加大高端材料研发及产品技术提升工作,并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推动公司在创新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新突破。记者 胡倩 杨甜甜 温飙

2024-11-01

【才聚新材料 共创新未来】华陆新材:厚植人才沃土 汇聚强劲动能

10月31日,在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陆新材”)实验室里,中化学硅基新材料研发中心研发经理职佳涛正带领团队成员,开展1200℃特高温气凝胶产品样品对比、产品配胶等工作。▲职佳涛正在开展实验气凝胶素有“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之美誉,作为当前已知的最佳隔热材料,乃是国家基础战略性前沿新材料,对节能降碳、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针对气凝胶的耐温性,团队历经持续实验与技术迭代,成功突破1000℃以上系列耐高温气凝胶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重大跨越。”职佳涛介绍,该成果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领域,以及石油化工、工业窑炉、建筑节能、新能源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推动我国民用气凝胶产业迈向1000℃以上高温领域。29岁的职佳涛是公司的青年技术骨干。2019年硕士毕业后,他便参与到公司项目工程建设之中,尤其在高温气凝胶方面,他带领团队攻克凝胶动力学和网络结构调控、凝胶网络结构强化和高温稳固性难题,解决了气凝胶凝胶可控性差、强度低、耐高温结构稳定性差、疏水能力弱、高温段隔热效率低等关键问题,破解了现有氧化物气凝胶复合材料规模化制备难、高温结构稳定性差的应用难题。 据了解,该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6%。气凝胶研发中心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和行业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共有31名硅基材料领域的专家和科技人才,配备14个专业实验室和 121台/套先进的实验设备,能够满足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需求。“得益于人才政策的加持,我和团队潜心钻研气凝胶行业前沿技术,进一步加速了产品开发进程。”职佳涛介绍,目前开发出具备多功能特性于一体的耐高温疏水气凝胶防火隔热材料并突破其规模化制备技术,该项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人才聚集,潜心钻研。这是华陆新材精准施策、引才育才的生动缩影。 “人才是企业的‘源头活水’。一直以来,华陆新材始终将人才培育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拓宽引才渠道,通过校园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精准引进人才。建立‘1+1师带徒’科技人才培育模式,构建全链条人才培育成长体系。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形成梯次合理、通道畅通的人才成长路径。通过聘用专家、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多元用才。”该公司副总经理付玉川表示,希望各类人才走进企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真正实现人尽其才、企尽其能的目标。 据介绍,目前,华陆新材已攻克超低导热气凝胶、耐高温气凝胶、低成本气凝胶等核心技术,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4项,参与制定各类标准5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并实现了温度范围涵盖-269-1200℃的8大类、18款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付玉川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把气凝胶主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通过气凝胶项目的延链补链,筑牢产业基础。开发硅基新材料技术,完成中试项目建设,导入产业,形成硅基新材料产业链条,丰富华陆新材的业务结构,形成以气凝胶材料为基础、硅基新材料为核心的业务布局。聚焦提升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紧紧扭住技术、生产、人才、品牌、安全五大要素,主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持续增强华陆新材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成为国内气凝胶行业的“龙头”企业。记者 李杉 吴顺钊

2024-10-31

【才聚新材料 共创新未来】恺迪苏:人才赋能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10月29日,记者在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简称“恺迪苏”)实验室内看到,QA、QC(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负责人苟小兰正带领实验团队,对发酵液进行粗蛋白含量、微生物含量等质量检测实验。▲苟小兰正在进行检测实验“质量,乃企业之生命线。”苟小兰耐心地叮嘱团队成员,质量检测旨在确保发酵生产的各个环节处于受控状态,保障生产的斐康蛋白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014年,苟小兰从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通威集团、蓝星安迪苏南京有限公司任职。彼时,利用甲烷氧化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作为一种新型蛋白质资源,可替代传统饲用蛋白质原料用于动物养殖,该技术在国外已完成实验室和中试研究,却尚无规模化工业化生产。苟小兰从中窥见甲烷氧化菌生产的广阔科研前景,于是在2021年,34岁的她毅然加入恺迪苏,开启该技术的规模化生产落地研究。欲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菌种至关重要。苟小兰带领团队欲将全国首批荚膜甲基球菌生产菌种引入重庆长寿,然而菌种运输遭遇疫情,培育过程亦是困难重重,菌种不生长、杂菌污染等问题困扰着整个团队。 为攻克这些难题,公司董事会积极与国内外众多机构及合作伙伴多方协调,历经多次沟通与不懈努力,最终成功引入菌种。在菌种培养方面,公司不惜财力物力,确保各项设备与资源充足供应,为苟小兰及其团队提供全方位支持。她带领团队多次调试,耗费大量时间精心钻研,通过优化供气方式、调整培养硬件条件等,让这珍贵菌种在长寿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恺迪苏于2022年10月投料试车,于2023年12月全面打通生产线。由此,恺迪苏逐步构建起工厂合规运营体系,还协助专利商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新饲料证书,发布了全国首个荚膜甲基球菌产品质量标准,取得了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恺迪苏亦成为全球首家规模化天然气制单细胞蛋白工厂。 苟小兰的个人成长与恺迪苏的发展实现了“双向奔赴”,这与恺迪苏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选人用人新理念紧密相关。长期以来,恺迪苏始终将人的价值与安全置于关键位置,高度重视实验安全,为员工营造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同时,为员工提供众多参与国际行业交流会的宝贵机会,使其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精英、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聆听国际前沿的行业动态分享,深入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创新理念。 在人才培养方面,恺迪苏不断强化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以高精尖人才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坚持以人为本,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开展安全观察活动,畅通人才晋升通道,完善培养体系,开设“发酵学院”,免费向对发酵有兴趣的员工开放,投入大量资源用于人才招引和培养,组建起一支汇聚全球人才的精英团队,人才领域涵盖技术、工艺、设备、分析、检测等,累计吸纳、培育人才90余名。目前,恺迪苏一期项目成功实现4500万方天然气转化为2万吨单细胞蛋白的量产与市场化应用。此成果若以传统植物蛋白的生产方式衡量,相当于节省18万亩耕地和18亿升水资源。斐康蛋白产品已打通国内外销售渠道,今年7月,实现了重庆单细胞蛋白饲料首次出口波兰等欧美国家。 展望未来,恺迪苏相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表示,长寿区正全力打造全球新材料高地,为新材料产业提供广阔发展平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英才汇聚于此。恺迪苏期待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共同为推动水产养殖业乃至整个饲料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记者 陈钰 见习记者 庞秋双

2024-10-30

【才聚新材料 共创新未来】川维化工:推进人才强企 夯实发展根基

开栏语:11月23日—24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洽谈会将在长寿举行,围绕推动新材料产业人才合作、加快提升重庆新材料产业能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对话交流、发布报告、签约合作项目。即日起,长寿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才聚新材料 共创新未来”专栏,聚焦长寿产业生态,讲述我区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生动故事,传送本次会议动态、取得的重要成果等。敬请关注!10月28日,记者走进川维化工研究院,只见川维化工公司乳液运行部装置主任肖长发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正在开展国潮复合胶方面的研究工作。▲图右一为肖长发“这种新型复合胶兼顾环保和低成本,可有力促进国内运动品牌的发展。 ”肖长发说道。今年38岁的他戴着一副眼镜,神色专注,颇有几分书生气。 肖长发告诉记者,2011年他硕士毕业后入职川维研究院,虽是科班出身,但入职后发现理论知识和实际科研开发有很大差距。他渐渐意识到,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远不足以解决许多“急难险重”的技术问题。 2015年,肖长发重新回到校园攻读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川维化工保障了肖长发的相关待遇让他可以安心读书,他也有的放矢地钻研相关课题。2019年,成功取得博士学位的肖长发重新回到岗位,他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带领VAE乳液研发和生产团队,接连攻克了高端VAE乳胶粉,高端VAE防水涂料和环保VAE引发技术等一系列难题。目前,川维VAE产销率100%,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肖长发的成材故事只是川维化工人才战略的一个缩影。 1973年6月21日,为解决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下达《关于四川维尼厂计划任务书的批复意见》,同意在重庆长寿建设一座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化工化纤企业,由此开始,川维化工前身四川维尼纶厂宣告成立。▲早期的川维厂50年来,川维化工立足长寿、携手长寿,与长寿地方党委政府和长寿人民一道,爬坡上坎、改革创新,建成国内技术领先、产业链完备的天然气化工领军企业,推动天然气化工产业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事实上,川维化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才强企的奋进史,该公司始终秉承“人才是强企之本”的理念,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特色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公司”愿景目标,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企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石化在渝化工新材料领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人才高地,聚焦核心业务领域、战略新兴领域、未来产业科技攻关,开展多元化人才引进、多渠道广纳贤才,并实行高层次人才“特区”政策。 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创新举措,实施“四库两计划”,建立领军人才、干部“双百”、“三大员”及班组长人才梯队库,并开展“雄鹰计划”和“工匠计划”两项优秀青年专项培养计划,坚持专项提升、跟踪培养、科学评价和动态调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靠到公司研究院,与优秀高校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创新型青年人才,攻关公司重难点科研课题;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联席会议机制,破解高层次人才培养难题,不断深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体系,形成以岗位、能力、绩效挂钩的“3P+”薪酬分配模型,高层次人才采取协议工资,重要项目实施工资总额单列,重点人群试点中长期激励。 在教育培训体系方面,川维化工专项列支员工教育培训经费用于重点人才培训,紧扣公司支撑战略和服务发展这一主线,在成长关键节点实施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实战等培训,结合课题研究、行动学习、跨岗实习等方式,提供针对性培训,推动人才队伍能力转型升级。近两年,川维化工公司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6人荣获重庆英才计划、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央企攻坚工程一期突出贡献个人等省部级人才认定。 川维化工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田南表示,当前,公司正坚定实施“一个基础、四朵金花”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路径,奋力打造化工新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中国石化在渝化工新材料基地,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加入川维化工公司,与川维共同奋进、共同成长,为长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作出更多更大贡献。记者 李秋晨 曾启国 温飚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