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而上!长寿先进制造业抢抓“智”高点

生产线上,无人驾驶的橘红色小车来回穿梭,运输刚生产出来的玻璃纤维纱卷;另一边,明黄色的机器人有序分拣玻璃纤维纱卷……这是位于长寿经开区的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场景。企业通过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其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先进水平。 今年以来,我区持续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强化“数字+制造”能力,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生态,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变革,全方位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今年上半年,全区GDP增长6.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9%。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生态在重庆长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宽敞明亮的展厅内,多个高清显示屏和信息板上,正展示着企业数字化改造后的成效,医药、化工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图等。 该中心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方向,锚定“产业数字化”,紧紧围绕企业“不会转”“不敢转”“不愿转”等难点痛点问题,构建了规划咨询、方案解决、技术实施、资源整合四大功能场景,整合起数字技术供给、数字化转型方案提供、发展资源对接、商业机会发现、数据交易支持五大综合服务能力,为制造业的“智改数转”提供全方位支持。 同时,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链条体系,打造分行业的制造业产业大脑,促进数字化平台与制造业实体相结合。目前,该中心已集聚数商100余家,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双碳3个行业产业大脑入选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成果45项机会清单。 “产业大脑”支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而“未来工厂”则引领着“智造”新方向。我区加快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得益于“智改数转”,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效率提升57.64%,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市级“灯塔工厂”种子企业;重庆钢铁通过启动“数智重钢”改造,一跃成为专精特新的行业链主企业;小康动力通过上线智能工厂,车间生产线效率提升10倍,不合格率大幅下降,荣获重庆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评比考核第一名……专家入企“把脉问诊”助力转型升级“怎么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日前,在亚士创能新材料(重庆)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正围绕如何提升智能制造能力与专家团队进行交流取经。 这是我区开展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一个案例。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入企调研、座谈,全方位、多角度摸清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现状,梳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和堵点,给出专业的、针对性强的转型报告,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我区依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持续组织开展长寿区制造业企业评估诊断服务工作,指导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上半年,组织专家团队上门开展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35次,累计77次,为66家企业提供专家团队免费上门转型评估,出具企业数字化成熟度和转型报告;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上门诊断12次,累计98次;开展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现场调研69家。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上半年全区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30个,累计195个;计划投资10.14亿元,累计超70亿元。已完成数字化改造项目15个,总投资7.66亿元。新认定市级智能工厂2家,累计9家;新认定市级数字化车间4个,累计66个。截至目前,全区现有5G全链接工厂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2个、市级工信化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个。完成长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项目建设,成功接入企业38家。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做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加快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新模式,积极构建以制造业行业为主体、以服务业、农业行业为两翼的细分行业产业大脑格局,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打造政府侧与市场侧相结合的数据仓,催生行业链上的未来工厂,加快打造重庆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记者 张申欣

2024-08-10

长寿区领军企业人才“鲲鹏计划”(第一期)圆满结业

近日,长寿区领军企业人才“鲲鹏计划”(第一期)结业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全区新材料、生物医药、乡村振兴等领域的50名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参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汪潇潇、副区长蒋发平出席结业仪式。 长寿区领军企业人才“鲲鹏计划”(第一期)培训学制一年,从2023年9月开班到2024年7月结业,共计192学时、24天课程,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围绕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调整与新能源发展等内容开展学习。培训期间,中科微针(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朝国和重庆鸣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分别获评“2022重庆经济年度创新人物”和“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11名学员有效助推企业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2项。学员围绕企业产业发展定位、生产经营实际开展互访活动80余次,达成合作项目30余个,为企业间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区将依托清华大学开展领军企业人才“鲲鹏计划”(第二期)培训,集聚新材料、生命科学、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企业领军人才,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两地一城”建设夯实人才根基、提供智力支撑。记者  张申欣

2024-07-17

【聚焦新质生产力】厉害了!长寿这项技术将催生一个产业链

7月4日,记者在位于长寿经开区的重庆化工研究院中试基地看到,研发人员正对液体预还原靛蓝技术进行攻关。目前,该研发团队突破了高效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的靛蓝加氢还原转化。据了解,该院以高端天然气化工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为重点,以“研发+产业孵化+技术服务”为主线,专注天然气化工新材料行业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全流程研发创新活动,促进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2002年,该院瞄准关键新材料领域开展研究,在天然气制乙炔、特殊功能单体合成等方面获得科技成果150余项。“与固体靛蓝相比,加氢液体靛蓝更环保,产品染色质量更高、用量更少。”重庆市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精细化学品实验室副主任唐聪介绍,同等染色条件下,液体靛蓝的使用量可减少10%左右。待建成万吨级的项目装置,实现产业化后,可打通“天然气-清洁染料”产业链,弥补国内市场空缺,预期产值2.2亿元,推动印染行业产业升级。中试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把基地打造成面向重庆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智能化公共中试平台和对外合作窗口,提供具有行业特色、满足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及特殊场景需要的专业化服务,推动化工新材料技术迭代升级,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 记者 李辉 刘霞飞

2024-07-05

【聚焦新质生产力】新成果!长寿经开区智慧园区平台获全国认证

6月20日,记者从长寿经开区获悉,长寿经开区自主研发的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智慧园区平台”)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长寿经开区独立知识产权建设取得新成果。       据了解,智慧园区平台包括“一中心两平台”。数据中心涵盖经开区各业务板块涉及的所有数据;智慧管理平台包括10个智慧化管理板块(安全、环保、应急、消防、能源、市政、建管、招商、国资、规资);政企协同平台面向入园企业,主要涉及企业日常管理和服务。智慧园区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的集成与分析,实现了主要业务全要素全过程实时监管,在信息调取、资源调度、辅助决策上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10月建成以来,智慧园区平台系统稳定、运行平稳。2023年全年智慧园区平台共产生数据约74549万条,数据日均增加值约为204万条。      下一步,长寿经开区将继续坚持聚焦数智赋能,为打造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数字重庆长寿样板和中国西部数谷添砖加瓦。记者  李杉

2024-06-20

视频|探秘天然气转化成水产饲料原料

天然气转化成水产饲料原料,这一不可思议的过程正在位于长寿经开区的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工厂里变成现实。恺迪苏将传统化工和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让微生物以天然气为养料,完成增长繁殖,再将增殖的微生物经过灭活和干燥处理,得到了天然、高营养、安全、低污染、低成本的蛋白质,作为水产饲料的原料,目前主要应用于水产养殖业。

2024-06-14

解密新材料:世界上最轻的固体

2024-06-03

【聚焦新质生产力】小康动力深入推进智能化建设,产品开发周期缩短15%……

近日,记者走进小康动力智能总装车间,只见一台台机械手臂不停舞动,一辆辆智能物流机器人将零部件准确送达,新能源汽车增程式动力系统不断下线……在工厂“智慧大脑”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机器与工人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装配全过程。据了解,小康动力智能总装线主要由缸盖线、内装线、外装线、冷试、热试等组成,是公司“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柔性化”最高的生产线,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自动化率达到45%,其中内装线达到60%。近年来,小康动力深入推进智能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车间,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企业赋能。2023年,小康动力荣获重庆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评比考核第一名。“通过智能化建设,公司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2%、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0%,而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15%,整个运营成本下降16%。”公司副总经理王艳朋介绍,车间内配置国内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并应用拍照防错技术、AI视觉防错技术、冷试技术、3D激光胶测量防错技术、激光导航AGV自动物流技术等,真正实现了工厂“智造”。通过工艺布局优化、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融汇一体的生产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让产品质量得到更优质的保障。生产过程中,小康动力着力打造智能化设备信息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对质量问题做到100%精准溯源,将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这些看不见的数据流,驱动着企业管理、运营和决策。”王艳朋说,通过对企业生产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进一步推动企业生产智能化提质,有助于将企业的数字资源转化为数字资产,真正为生产经营提供指导服务。下一步,小康动力将着力从自身资源转化数据资产方面寻求突破,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人才培养作为主抓手,坚持创新驱动,实行全业务、全流程、全过程精品战略,以精品促发展,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及服务。记者 张申欣

2024-05-29

视频|走,去亚士创能探秘!

今年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今,新质生产力被视为撬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成为各地“百舸争流”的澎湃动力。放眼长寿,现阶段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有哪些?该如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又如何在经济转型中蓄势发力、引领全区经济发展?即日起,长寿融媒体中心将推出“长寿新动力 玩转黑科技”系列短视频,聚焦长寿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5-29

【记者观察】长寿:数字化转型赋能“三农”工作

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减少农业生产、流通等环节产生的冗余成本,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新举措、新趋势和新动力。 近年来,我区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契机,以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三农”工作,在“一体两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征程上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化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云台镇的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重庆长寿控制展示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远程操控一台“鸿鹄T70”拖拉机,通过屏幕看到,这台在几十公里以外的拖拉机按照规划路径进行作业。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重庆长寿控制展示中心是重庆市丘陵地貌“伏羲农场”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与区政府合作建设,占地规模2500平方米,包括“伏羲计划”控制展示中心、伏羲农场信息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站,重点围绕丘陵地貌农业全程无人化装备研发、数字农田伏羲系统、农业大数据平台、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研制开展合作,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应用示范和成果转化。我区山地和丘陵占比较大,河谷平坝占比较小,在农业基础条件方面存在道路不通、通信基础薄弱、水电灌网成本高等问题,在机械设备方面,特色种植机械缺乏。为解决这些问题,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聚焦科技创新,在我区建设1个五万亩为单元,聚焦丘陵地貌的“伏羲网格”,在这个网格中,用信息统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全要素,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推进“伏羲计划”实施,中国科学院结合丘陵农艺,针对浅丘地貌种植,为“伏羲农场”定制了专门适用于丘陵地形的农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的丘陵地形中移动自如,执行各种农业任务,如播种、施肥、除草等。利用伽马能谱检测技术对我区所有耕地进行体检,农机跑一遍,就可以检测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含量和分布情况,帮助农民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潜在问题。开展“株级”管理种植试验,通过对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农民可以精确地控制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为未来智慧农业数据体系奠定基础,结合卫星互联网技术,实现丘陵农机的智能网联,使农机设备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操作和数据传输,提高农机作业精准度和效率。数字化提升渔业生产效益近日,记者在重庆市大洪湖水产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正对翘嘴红鲌养殖数据进行监测,通过电脑屏幕能够精准了解溶解氧、水温、水深等情况。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这套智慧渔业系统,能随时精确掌握各养殖水域的水质情况,通过远程操作精准控制相关设备运行,确保水质各项数据符合不同鱼类的生长要求,提高养殖效率。渔业是我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渔业的生产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渔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为此,我区在大洪湖水产有限公司开展智能化试验示范建设项目,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区渔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据了解,水产养殖智能化试验示范建设项目利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可以远程实时查看各基地点位的水质情况,及远程自动调节水质设备,大大节约人力成本。使用水产养殖智能系统养鲈鱼,每亩增产约10%—15%,亩均增效可达1000元—1500元,还减少了水产养殖对周边水体环境的污染。在水产养殖领域,通过试验基地建设,应用水质在线监测控制、水质预警等物联网技术,可提高水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大大提高渔业养殖管理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工、节约资源。区农业农村委科教信息和市场品牌科科长杨政介绍,开展水产养殖智能化试验示范建设项目是我区推进农业生产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从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的积极探索,对周边地区的养殖生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设施化养殖水平的提升,从而有力促进区域渔业经济发展。数字化破解乡村治理难题“这次参加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又攒了5个积分!”5月21日,万顺镇垭口村4组村民丁艳告诉记者,现在通过积分制,村里各方面工作有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手机上的应用参与积分制工作。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区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数字化平台,是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推行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我区积极搭建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数字化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支撑政务服务模式与方法创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据了解,我区借助中国移动资源优势,率先将数字化积分平台与中国移动线上积分兑换商城打通,形成从“审核积分”到“兑换配送”的数字化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村民积分兑换物品丰富化、积分兑换场景可视化、积分兑换物品配送定制化,积分制数字化运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区通过遴选海棠镇庄严村等10个积分制推广示范村,进一步探索“积分超市线上线下布局+积分兑换闭环管理运行+场景运用先行示范推广”的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用”模式。“益农信息社”是农业农村部为补齐乡村信息化发展短板而建设的村级服务阵地,我区将“益农信息社”打造成村民积分兑换商品的“线下体验店”,目前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村民不仅可以尝试线下兑换米面糖盐等生活物资,还可以体验“积分线上换取农药化肥、线下送货到村”的农资服务。此外,我区在落实十年禁渔政策中,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工作。我区于2022年初安装渔政视频AI预警处置系统,该系统共设置13个视频监控点位,基本实现境内主要河流全覆盖、无死角监控。这些视频监控摄像头安装在距离河岸较远的通信铁塔上,实现对河面及岸线24小时全天候智能监控与主动预警。该系统具有全天候高清自主巡航、智能识别、违法行为及时精准推送预警信息等功能,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执法的优势。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张绍明告诉记者,该系统投用以来,渔政执法效率明显提高,通过现场执法与数字化执法协同联动,形成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和强大震慑效应,非法捕捞、非法垂钓等涉渔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长江长寿段生物多样性恢复性效果显著。记者  李秋晨

2024-05-22

刘小强在调研双象光学项目投产情况时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5月15日下午,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小强在调研双象光学项目投产情况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长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冉洪参加。双象PMMA、MS项目是我区“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特别重大项目之一。2021年5月,江苏双象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区成立重庆双象光学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0万吨光学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0万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具备自主生产高端MS产品的内资企业,可实现年产值达40亿元。在重庆双象光学材料有限公司DCS中控室、品管部、包装车间,刘小强边走边看,实地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经营、产品性能、要素保障等情况。他指出,PMMA、MS产品应用场景广泛,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希望企业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效。相关部门要主动深入一线,积极践行“三服务”,深入了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刘小强强调,先进材料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大科技创新,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能级及产品附加值,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要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长寿经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打造世界一流园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长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殷湖北参加调研活动。记者 张申欣 朱九天

2024-05-15

长寿高新区:加快建设数字运输物联长寿示范网

5月11日,记者从长寿高新区获悉,园区正深化与重庆交信物联科技公司的合作,加快建设数字运输物联长寿示范网。重庆交信物联科技公司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下属专业运输物流科技平台,致力于建设长寿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物联网,把长寿区作为服务重庆、辐射西南的区域总部基地。该公司立足长寿区的特点和定位,围绕交通数据,驱动政府管理和产业发展,形成“政府数字化管理+应用数字化服务”数据驱动应用的创新模式,融入重庆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大脑“一体化”建设。据介绍,数字运输物联长寿示范网重点建设辖区港口码头、铁路货运站、大型工厂、公共仓储等运输物流基础设施TMS服务平台,打通企业端TMS和司机端APP,推动人车货场途的全景可视化和效率优化。记者   傅智治

2024-05-11

【推进数字重庆建设 打造中国西部数谷】中同运(重庆)国际物流:给物流装上“智慧大脑”

当日预约车次、今日作业情况、仓库面积的利用率、智能监管……近日,记者在中同运(重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中控室看到,一块约5米长、2米高的电子屏上,各类数据信息实时显示。中同运(重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公司集化学品储存、分装、混兑、生产、贸易、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是目前西南区域最大、也是唯一一个配套设施最完善、业务多样性最丰富的危化品仓库。此外,公司单独成立危化品运输公司,拥有自有专业危化品车辆20台,合作车辆约500台,从事国内外危化品道路运输、多式联运、国际货代等多类型的化工物流业务。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危化品数字化监管新模式,加快打造“智慧园区”,自主开发智慧物流园区管理系统,实现联防一体、可视化处置、快速响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套系统是公司自主开发的智慧物流园区管理系统,在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基础上,将生产预约、培训平台、智能监管等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业务、安全、日常管理高速自动化和智能化。”中同运(重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由多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智慧管控平台界面上,针对中同运物流仓库项目实际场景构建基础数据底座,实现数据整合与管理,实现联防一体、可视化处置、快速响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记者看到,该系统包含管理看板、业务系统、智慧应急、智慧监控、智慧安防等模块,驾驶舱为系统默认页面,通过该页面可显示园区3D模型全貌、展现园区每一栋仓库面积的利用率、消防设备的实时数据、安全巡检情况、上千个温湿度及安防探头工作情况等;“预约看板”可查看当日将要进出和已进出园区的车辆,以及正在作业车辆的实时进度;“仓储信息系统”根据先进的算法,把货物的占地面积、空间,以及货物的重量或容量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展现各仓库的利用率,当达到一定的储量预警,将自动终止入库;“智慧安防”将园区内近2500个实时监测设备数据进行采集,清楚地看到各库房报警信息。此外,该系统包含智慧监控、事件应急响应、应急信息管理及应急逃生路线等板块,可实施多终端、可视化操作监控,多终端预警,确保及时处理业务和安全异常。“利用互联网科技赋能危化品仓储与物流,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支持,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集约化,从而保障危化品物流安全是危化品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数字化改革“新赛道”上不断发力,以“数智化”赋能物流高质量发展。记者  曹丽华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