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共谋发展。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明确了重庆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长寿作为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如何才能当好先锋、作好表率?今年两会期间,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访谈嘉宾
伍文波 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
文遵皓 区人大代表,洪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王巨林 区政协委员,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左 瑶 区政协委员,重庆市长寿区标杆养鸡合作社市场部经理
精准发力 持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
长寿提出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区,田园城市新范例”,不仅可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动力,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伍文波认为,新市街道可以从两个方面精准发力,以持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服务好园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城乡发展动力源;做实园区重大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助推政策落地,主动走近企业,实打实办实事、解难题,保障企业安心生产、放心经营;建“工业社区”,以党建引领,以服务和活动为载体,为企业生产和员工生活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提速乡村建设,打造田园城市。立足街道区位优势,将城的势能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推动农村主动服务城市、融入城市;将农村变成城市的菜园、花园、果园、乐园,推动城乡面貌呈现精彩蝶变。2024年,新市街道纳溪河、“禾得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就是实施这一举措的成果体现。基于此,建议在前期探索基础上,继续加强“小流域、大治理”,整合水利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资金,对贯穿全域的桃花河、纳溪河河道及沿岸院落进行人居环境等综合治理,探索流域“建管治营”一体化,打造幸福河流,筑牢生态底色。继续实施“小组团、微田园”行动,以“院落治理+”为撬动,按照“一院一品一景”目标,围绕城市休闲观光、运动康养所需,进一步完善和扩大新同村“禾得自然艺术园”,引进培育一批像新市村“牛稼庄”、红土地村“伏羊汤”特色餐饮等服务城市人群的多业态特色产业,将新市乡村建设成为都市休闲康养功能区。继续加快水、电、路、气、灯等“小项目、大民生”项目实施,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发展。
打通“肠梗阻” 全力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文遵皓说,区委主要领导调研镇街时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上走在前列”的指示要求,并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洪湖镇结合自身“守护好长寿西大门,努力建成重庆后花园”的目标定位,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能。
“随着城镇化发展,路网‘梗阻’问题愈发凸显。”文遵皓认为,需打通“肠梗阻”,全力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动能。首先,要打破交通瓶颈。目前规划城宣大邻、合广长高速公路交汇在洪湖万顺两镇,建议加快实施城宣大邻、合广长高速公路长寿段,改善出行环境和区位优势。缩短洪湖镇、万顺镇到重庆主城区40%的交通时间,带动西至重庆渝北、东至四川邻水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尤其是深度挖掘开发大洪湖明月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潜力,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
其次,要打通产业发展瓶颈。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三产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要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培育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坚持“四链”同构,以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链,以精深加工提升价值链,以内外循环串起供应链,以农商协同稳固利益链。
最后,要打通眼界瓶颈。坚持战略思维、时代眼光,顺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特色小镇,全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优化布局 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王巨林说,各街镇位于分散的乡村和高度集中的城市中间,既是农村区域性的经济贸易文化中心,又是城镇体系的基础层次,填补了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空间断层,使城、镇、村联成网络,被称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同时,各街镇还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过渡带、联结体,是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保持乡村发展活力,实现融合互动发展的必然选择。
他认为,要持续优化空间布局,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走“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雅”的精美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不断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基础建设方面,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彰显特色风貌,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搞好便民、就业、电商等中心,塑造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小城镇。
产业发展方面,立足各街镇特色资源优势,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抓好以橘、柚、鱼、蛋、米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以及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深度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研学、康养等产业;大力建设镇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带动仓储物流、电商销售等关联产业发展。
环境保护方面,继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把生态建设摆在第一位,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努力把生态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城镇建设优势,打造山清水秀景美的生态城镇。
抱团发展 实现“强企”带“民富”的共富目标
标杆养鸡股份合作社经过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构建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推动当地蛋鸡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同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广自动化养殖、加强产销结合、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助力蛋鸡产业提档升级。目前,我区蛋鸡存栏达700万只,规模养殖113家,发展水平稳居全市第一,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做大做强村企,促进资源连片开发,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实现‘强企’带‘民富’的共富目标。”左瑶表示,接下来,标杆养鸡股份合作社将在产业协同方面发力,建立养殖合作模式。
加强与长寿区及周边区县的规模化养殖场合作,通过“公司+农场”模式,统一养殖标准,再以高于同期市场价回收鸡蛋,以提高农村养殖户收入水平,解决长寿区及周边地区农村养殖户技术落后、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在产业链拓展方面发力,建立鸡蛋深加工厂,将初级农产品鸡蛋加工成蛋液、卤蛋、松花蛋等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在技术支持方面发力,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企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定期组织蛋鸡养殖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包括鸡舍管理、疫病防治、饲料配方等知识,帮助他们提升养殖技能,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品质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记者 骆英 余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