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回眸·长寿这一年】长寿:多维度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03 17:58:17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重庆城市精神-05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
 

2024年,我区突出党建统领,强化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5亿元,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新增经营主体13500户,新发展率16.4%。

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2)

强化链式发展

助推企业降本增效
 

我区深度融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突出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以高质量产业链招商和供应链聚商培育高质量企业“朋友圈”,积极探索开发区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开发区数产融合,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开发区,助力入驻企业降本增效,持续提供安全环保配套保障。
 

迭代升级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优化AI风险识别分析闭环处置系统,深入推进“一园一策一图”三级防控工作,构建起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处置科学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大幅提升企业生产中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能力。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工作成效入选全国“数智开发区建设应用优秀案例”,“一园一策一图”环境应急体系作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数字化示范试点在全国推广。
 

同时,建成“新能源材料产业大脑”、全国首个聚氨酯产业链安全联盟,形成产业链分析、产业链招商、重点企业分析等多场景企业服务体系。2024年度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事故,聚氨酯产业链安全联盟入选2024年全市经济领域改革典型案例(第三批)。
 

积极推动优势产业聚势成群,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提高原料集成配套和产业共生发展能力,降低企业物流运输等生产经营成本。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领域,支持巴斯夫MDI扩能、双象集团PMMA和MS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投产,打通MMA到光学材料全产业链。硅基新材料领域,支持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国际复合智能智造技改项目竣工投产,玻纤产量同比增长14%,同步支持玻纤上下游产业链浸润剂、热塑性树脂等项目布局。新能源材料及装备产业领域,创建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区,引入文灿集团等1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新宙邦锂电、中润化学导电浆料等38个项目投产。先进钢铁材料领域,中国资环集团年产50万吨金属循环项目、神龙腾达百万吨级冷轧涂镀板项目等龙头项目相继入驻、投产,初步形成从钢铁辅料—钢铁冶炼—钢材加工—废钢回收—钢渣/矿渣综合利用全流程、循环化产业链。
 

积极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帮助企业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扩大贸易增量。加强外贸“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管理,助力22家外贸企业获得专项补助1064万元,实现外贸进出口95亿元。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支持环松科技等3家企业出国投资建厂,千信集团千亿级智慧供应链及产业基地贸易额达400亿元。加快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复制推广创新成果75项、改革经验21项。实施外资企业行政服务管家、圆桌会议制度,开展“三送一访”,2024年度实际使用外资1336万美元、增长21.8%。

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1)

打好服务“组合拳”

助力企业发展“加速度”
 

2024年,我区建成投用1.5万平方米新政务服务中心,132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全市率先投入使用“超级政务桌”窗口22个。深化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9个区级部门派驻代表27人靠前服务,加快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
 

这是我区以服务升级助力企业安心经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社区化治理、集成式服务”园区治理新模式,试点打造3个“工业社区”。实施“党建联建·助企强链”专项行动,以党建引领促进企业联合、资源整合、要素聚合。以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为试点,探索组建园区功能型党组织。建立晏家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通服务园区企业职工“最后一米”。
 

搭建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1+6+N”政企沟通直通车,将服务企业范围拓展至五大行业领域,推动全区231名专员精准服务776家“四上”企业。打造“推政策、供服务、解问题、争资源、护营商”五步政企沟通标准化流程,建立“企业基础数据库—诉求问题清单库—办理结果反馈库”三库闭环的涉企诉求解决工作机制,企业满意率达95%以上,入选全市服务企业优秀案例。
 

促成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双向奔赴”,打造服务民营经济强磁场。深入实施“十万英才聚长寿”育才计划,以“人才链”推动“产业链”有机融合发展,着力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问题,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以建设长涪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为契机,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平台、项目支持,跨区联动共建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为上下游产业链上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服务。加快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强化天然气电力迎峰度冬度夏调度,建立能源供应需求响应机制,建成重庆地区第二个储气库,投入运行中航油西南战略储运基地,建成西南地区的首个供氢中心。
 

打造“最安心”法治环境

厚植经营主体成长沃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区持续聚力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提升市场预期,企业发展法治环境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积极推进清廉市场建设,致力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归集区级公共信用信息超510余万条,形成清廉高效的信用数据服务体系。制定惠企政策限时兑现机制等27条具体举措,并落实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构建“政务承诺+信用履约”监管机制,2024年以来兑现各项政策减税11.27亿元,惠及企业5000余户,工作成效入选清廉重庆建设优秀实践案例,获评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
 

聚焦涉企执法监管检查事项多、频次高、分散性强、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等问题,积极探索“长亲不扰”涉企执法监管新路径。组建联合执法小组,建立联合执法台账,推行“一站式”联合执法,集成执法记录等执法监管数据,一“码”实现部门对企业监管、企业对执法过程的双向监督功能。根据企业类型和行政执法监管风险评级,制定入企执法检查重点事项,试点企业迎检频次降幅超60%,节约企业迎检时间和精力接近50%。
 

开展“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案件刑事裁判涉财产部门执行检察专项活动”,追回并发还被害中小企业商户钱款110余万元。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新质生产力创新保护力度,推动重庆知识产权法庭长寿巡回审判站实质化运行,在园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络站,将检察服务搬到企业“家门口”。与四川省广安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协作,联合印发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强化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力度,13件重点商标、地理标志、高价值专利纳入首批合作保护名录。
 

接下来,我区持续对标世界银行评价体系,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在长寿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携手共创现代化渝东新城建设新局面,共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李杉  吴顺钊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